铜川市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在大地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块体东南缘渭北隆起带,辖区地形复杂多样,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海拔相差600多米,辖区北部近东西向展布的老爷岭、长蛇岭、庙山、云梦山和渭北北山崇山峻岭,宛若雄踞于关中平原和古城西安北部的天然“长城”,既缓解了西北疾风的入侵,又阻挡了风沙的南移,成为关中平原北部的天然屏障。
铜川市植被属暖温带森林草原植被带,由北向南依次可分为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和栽培植被等类型。中部梁峁丘陵区主要为灌丛草原,仅有片状或稀疏的乔木植被;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分布于西北部土石山区。
铜川市现有宜君县哭泉、太安、阳湾、棋盘,印台区焦坪,耀州区柳林、高尔塬7个国有林场,总面积约15.9万公顷,均属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国家“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还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玉华宫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2个(福地湖国家湿地公园、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森林公园2个(太安省级森林公园、香山省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陕西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分布于7个国有林场的核心地段,近东西向分布于辖区西北及北部,植被茂密,四季常青,挡风抑沙,固碳释氧,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
铜川曾因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从“八五”开始,铜川市相继实施了“南气北水”、环保“375工程”、环保“一控双达标”、210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水泥企业污染治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等重大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强制拆除“十五小”“新五小”企业300多家,关闭水泥机立窑、中空窑、湿法小旋窑生产线58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750万吨。淘汰了铜川铝厂自备电厂和落后电解槽,关闭了30万吨以下煤矿,取缔了201家白灰、坩土窑和62家石渣厂。全市所有水泥、电力陶瓷企业全部建成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建成了40多台(套)城镇和厂矿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能力近12万吨;餐饮行业安装油烟净化器覆盖率达90%,完成了所有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实现了主要水气污染源污染处理设施的全覆盖,使铜川蓝天白云成为常态。2008年起,连续6年空气质量二级天数达300天以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据陕西省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2012年度各市城市宜居水平评价报告》,铜川以66.3分位列全省第一。
铜川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围绕“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漆水河、沮河、赵氏河三条纵贯铜川南北的河流流域和交通干线两侧绿化治理为重点,连续17年开展以“公仆林”和“曙光林”为主的造林绿化大会战。“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重点区域绿化约2853公顷,使城市周边直观山坡形成景观,在包茂高速公路和210国道主要交通沿线建成百里绿色长廊。
铜川市旅游景点及线路图
太安森林公园秋景
铜川市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分布示意图
银装素裹美丽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