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杨小班鼓吹乐棚

2018年07月11日10:20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杨小班鼓吹乐棚”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以家族传承方式延续至今的民间礼俗乐队。1904年,乐棚创始人杨殿甲在吉林省扶余县创立了自己的鼓乐班子。为了避免和师傅争夺生意,他带领自己的鼓乐班北渡松花江,来到肇源县。1919年,松花江涨洪水,肇源县被淹没,为躲避水灾,他与鼓乐班其他人一起移居到肇州县。由于当时鼓乐班中的高手经常流失,班子处境艰难,他就让自己的七个儿子学习礼乐。当时孩子们虽然都很小,但音乐天赋较高。杨殿甲就领着这些孩子走南闯北,开始了杨家鼓乐班的演奏生涯。正因为这是少有的由孩子组成的鼓乐班子,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杨小班”。

杨小班鼓吹乐棚的演奏乐器以唢呐为主,配合笙、管、笛及打击乐器,以掯、打、揉、压、颤为演奏技巧,演奏内容丰富。他们沿用的是宋代后期形成的七声调式工尺谱来记录演奏的乐谱。乐谱现存200多首曲目,完全靠口传心授掌握。乐曲的多数内容和技巧需要传承人的记忆和对简单符号的理解,更主要的是对前辈口传身教的感悟。这些蕴含在简单工尺谱中的民间音乐理念,即使用现在的记谱方式也无法完全体现。只有杨小班后人,才能真正把握它的灵魂。杨小班鼓吹乐棚的代表曲目有牌子曲《一条龙》《一枝花》《金凤旅》,汉套曲《绣红灯》《金沙滩》《大花篮子》,独创曲目《四鼓曲》等。2013年3月,杨小班鼓吹乐棚曾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向幸福出发》节目进行现场表演。

杨小班鼓吹乐棚作为传统音乐的一部分,经过百年的历史传承,始终在民间生存和发展,其音乐内涵、记谱方式、读谱技巧、演奏风格具有鲜明的北方地域特色。

 

杨小班鼓吹乐棚中使用的乐器和谱本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