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浮梁古县衙——“江南第一衙”

2018年07月11日16:19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浮梁县古县衙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的旧城村,距景德镇市区8千米。唐天宝元年(742 年),新昌县改名为浮梁县,属饶州。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浮梁县县治迁到今旧城村,自此旧城村成为历代浮梁县的县治。1916年,浮梁县的县治迁至景德镇市区的莲花塘一带,旧城村由此结束了长达1100年的县治历史。

旧城村现存的古县衙建筑多建于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有350年的历史。其中,“亲民堂”因火灾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有清一代,浮梁县衙进行过多次修缮。古县衙大堂(也称亲民堂)的最后一次修葺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由时任知县张承祖主持修葺。1916年,古县衙成为当时县政府的留守处,抗日战争时用作临时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古县衙先后被改作学校和工厂。所以,古县衙的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是现存较为完整的古代传统县级衙署,享有“江南第一衙”的美称。1987年,其被定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唐代,浮梁县为上县,宋代为望县,元代则升为浮梁州,由此可见浮梁县在历史上的地位。因此,浮梁古县衙的建筑等级为五品衙署规制,其主官也多享受五品待遇,这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

县衙的建筑格局严格按照封建政权的规制设计和建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排列。浮梁古县衙现存有照壁、头门、仪门、大堂(也称亲民堂)、二堂(也称琴治堂)、三堂等建筑,基本保持了清代县衙的原有风貌。

照壁上绘着一幅由蝙蝠、莲花、如意云纹组成的纹饰图。“蝙蝠”取谐音,取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莲花则寓意为官清正廉洁之意。绕过照壁便是县衙的大门——头门,门正中高悬“浮梁县署”匾,因头门前的石子地面呈八字形,主体墙呈八字形,影壁也呈八字形,所以头门也被老百姓俗称为“八字衙门”。头门之后是仪门,是知县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仪门又分三个小门,中门只供知县和上级官员通过,东门供一般人员通行,西门专供囚犯使用,等级分明。进入仪门之后是衙院,东西两侧排列着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仪门正对着的便是大堂。

仪门与大堂之间有一院落,中间是一条近百米长的由青石铺砌的甬道,院内的数株古柏和一口古井是这座衙署悠久历史的最好注解。大堂是县衙最主要的建筑,堂内置有“明镜高悬”匾,知县太师椅官座后的墙面上画着“日出海浪图”。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

大堂后的二堂是处理一般民事案件、接待外地官员、商议政事的地方。三堂则是知县办公及居住的地方,一些重要案件也常常在此密议。二堂和三堂的构造布局与大堂的高大宽敞不同,是有着徽派风格的民居小院。三堂之后另有县太爷及其家眷会客休闲的花厅及后花园,原本还有一些供师爷和衙役办公歇息的厢房,现已不存在。

古县衙中除了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建筑遗存外,镌刻或书写在门楣、檐柱、厅堂上的大量楹联也值得品读,据粗略统计有50多副,大多对仗工整,平仄有致,寓意深刻。有的告诫官员要勤政廉政,如县衙头门的楹联是“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意思是作为治理浮梁的父母官,上受朝廷的重托,下系人民的忧乐,头顶的压力如擎天之柱,因为知县任期三年一届,可连任三届,头尾近十年,所以说“十年踏地”,表明了知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愿。有的告诫官员要亲民爱民,如县衙三堂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也有告诫官员要执法公正严明,如二堂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惟重,罚疑惟轻”。

近年来,浮梁古县衙紧贴实际,创新载体,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廉政文化基地。廉政文化基地按照“浮梁县署”的历史布局分成东、中、西三个部分。中线和西线以文物建筑、匾额楹联和衙署功能介绍为主;东线则依托“九江道署”、“金公祠”和“香山别墅”展示“清、慎、勤”的廉政勤政思想,同时在甬道墙壁上展示浮梁历代名宦、乡贤人物代表的塑像及其生平。

在浮梁古县衙的前面,有一座古塔。古塔名红塔,原名为西塔,始建于北宋初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是江西省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塔,称“江西第一塔”。塔共7层,高37.8米。塔身皆用大型青砖实砌,每层均用青砖叠砌出外挑平台,不设钩栏。明万历三年(1575年)重修过一次。由于塔前在唐代建有一座寺庙——西塔寺,因此,根据“先有寺庙后有塔”可判断出此塔是一座佛塔,佛名为“大圣宝塔”。1959年,红塔被列为首批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塔反映了北宋初期塔的建筑外貌和艺术造型的时代特征,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浮梁的象征和浮梁历史的见证。“西塔夕照”成为古代昌江著名的风景之一。

 

浮梁古县衙俯瞰

 

浮梁古城

明清县级职官与品级

职官

知县

县丞

主簿

典史

教谕

训导

巡检

驿丞

一般县

正七品

正八品

正九品

未入流

正八品

正九品

从九品

未入流

官品

正五品

正七品

正九品

未入流

正八品

正九品

从九品

未入流

浮梁县

 

浮梁古县衙大堂,大堂的楹联和“日出海浪图”令人印象深刻

 

浮梁古县衙平面图和楹联

主簿衙楹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仪门背后

视民如伤,浮邑苍生皆我子;

修己以敬,东林前辈是吾师。

 

书房

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

督捕厅

科房

监狱

主簿衙

头门背后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头过;

门庭豁开,江山常在掌中看。

 

西花厅

膳房

亲民堂

头门大柱

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

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

仪门

头门

三堂

二堂

大堂内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广无冤狱;

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

 

铁面无私丹心忠,坐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后花园

宾客厅

东花厅

大堂前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县丞厅

军粮库

科房

县丞衙楹联

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

 

二堂过道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三堂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二堂

民心尽在吾心,信不易孚,敬而公,先慎而独;

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还酌其通。

 

宋代红塔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