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油会战

2018年07月11日10:57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1960年1月,石油工业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经反复研究和讨论,准备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组织松辽地区石油会战,进一步加快松辽盆地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庆石油会战就此拉开帷幕。

就在中共中央批准大庆石油会战的当天,石油工业部组成了大庆石油会战领导小组,从全国石油系统的37个厂矿、院校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参加会战的队伍,这些队伍于1960年3月至4月相继抵达大庆。当年,退伍的3万名解放军战士和3000名转业军官也陆续到达会战前线。到4月,大庆已集结了4万多人。

 

1960年3月,全国支援大庆石油会战的队伍会师大庆

1960年3月9日,国务院主持召开了由东北三省、东北协作区委员会办公厅以及国务院17个有关部委参加的关于大力支援东北松辽油田勘探与开发的会议,并于11日形成《国家经济委员会会议第三十一号纪要》,原则上同意解决石油工业部提出的问题,并希望各部门大力支援大庆石油会战。国家各部委和全国各省市,都对大庆石油会战进行了大力支援,各省市及500多家工厂、企业支援的物资、设备被陆续运往大庆,200多个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援。

 

1960年,大庆油田召开“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

 

全国各地支援大庆石油会战示意图

尽管全国上下对大庆石油会战给予很大支持,但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错误的危害,以及苏联政府中断对中国援助所带来的压力,当时的国民经济十分困难,因此,涌入大庆的几万会战大军,不但面临着无房居住、缺少运输工具的困难,还面临着严峻的自然挑战。一时间,人员和资金不足、设备材料短缺、生产设备不配套、技术落后、生活条件差、气候恶劣、缺乏勘探开发实际经验等一系列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余秋里和会战总指挥康世恩面对着如此错综复杂的困难与矛盾,审时度势,认为国家缺石油才是全局性的,国家需要石油才是主要矛盾,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石油职工只能迎难而上。

 

解放军沈阳部队指战员抢修“八一”输水管线

这场石油会战是在恶劣的天气、落后的地区和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1960年,大庆地区的雨季不仅来得早,而且雨量大、雨期长。雨自4月26日开始,一直下到9月底,草原上遍地积水,处处泥泞。为了不耽误会战进程,油田建设工人在满地泥泞的泥塘中坚持施工。为了解决泥泞中汽车的行车问题,司机们开动脑筋,研究出“汽车轮胎穿铁鞋”的办法。为支援石油会战,解放军沈阳部队派出指战员到大庆修建公路和供水管线。他们在雨季里连续紧张施工240天,完成了40多千米公路和近30千米的“八一”输水管线的修建任务,保证了大庆石油会战在雨季中持续推进。

熬过阴雨连绵的雨季,刚进入10月,大庆又天降霜雪。此时人要换上棉衣,生产设施要保温,可几万名石油会战职工仍住在帐篷和活动板房里。大庆石油会战领导机关决定不管冬天如何寒冷,会战队伍一定要守住阵地,绝不撤离。为了在冬季坚持生产建设,从机关到基层,每天出动上万人挖沟复土,把新铺设的输油、供水管线深埋地下。采油技术人员和工人创造了“长烟道”“热风吹”“平顶盘管加热炉”等多种多样的保温设施,解决了油井和油气集输管线的保温问题。为了解决过冬居住问题,油田上下,从领导到工人,都组织起来,动手挖土打夯,盖起“干打垒”。仅两个月时间,就建成30多万平方米的“干打垒”房子,解决了几万人的过冬问题。在1960年12月10日,大庆油田的气温下降到-30℃,而当天的原油产量却达到7219吨,创造了石油会战9个月来原油日产量的最高纪录。

大庆石油会战自1960年开始,至1963年结束,历时3年多。其间,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发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并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攻克了生产、生活上的重重难关,完成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油田早期开发任务,意义十分深远。

3年时间,大庆石油会战累计打井1178口,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年产600万吨原油的大油田诞生了。同时,大庆石油会战完成了大庆炼油厂建设的第一期工程,并投入生产,开始为国家提供石油加工产品。3年多完成的财政上缴,相当于同期国家对大庆油田投资的149%,大庆油田开始为国家积累资金。

大庆石油会战不但丰富了陆相生油理论,改变了外界对中国石油资源的评价和看法,推动了中国石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还在管理经验上,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套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为核心的优良传统作风,这都对大庆以及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大庆石油会战的成功,实现了新中国石油的基本自给,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布局和面貌,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庆石油会战期间,全国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和科研院所抽调1万多名精兵强将奔赴大庆

(责编:刘江南(实习生)、张葳、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