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丨从蜀道走出去的礼部尚书

2019年03月20日15:03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黄裳,南宋有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科学家。面对南宋朝廷丧权媚金、醉生梦死、苟安一隅的危险局面,黄裳为了国家振兴、山河光复而殚精竭虑、奔走效命,彰显了他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热情。

从进士到礼部尚书

       黄裳,字文叔,号兼山,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生于隆庆府普成县(今剑阁县王河镇)。

       黄裳少时极其聪颖,受父母笃教严绳,刻励激昂,能属文,治诗赋,在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登进士第,授阆州新井县(今南部县西北部)县尉,因父亲病重,他未赴任,后调巴州(今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尉,因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期未满而未赴任,在家潜心研究经传。乾道九年(1173年),“利州路总领李蘩闻其名,召黄裳到汉中协助催饷。”当时蜀中饷师,名为“和籴”,实为强取,民不得一钱。汉中饥荒严重,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黄裳遂赋《汉中行》奉劝,打动了仓部郎中李蘩。李蘩力奏罢籴,百姓欢悦。

       黄裳曾辅佐过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先后任国子博士、中书舍人、侍讲、礼部尚书等职,可谓“三朝元老”,为使南宋宗室、宫闱、君臣之间关系正常,保持国家安定,黄裳对所事几朝君主耿耿精忠,尽忠尽责。

       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宁宗即位,拜黄裳为礼部尚书兼侍讲。这时,他已经病得不能入朝劝谏,就躺在床上写书面奏章。临终前不久,他还送给宁宗三句话:“笃于孝爱,勤于学问,薄于嗜好。”死时还口占遗表而卒。终年49岁。死后赠资政殿学士,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谥封“文忠公”。

兼山书院

辉煌成就

       绍熙元年(1190年),已为嘉王府翊善的黄裳精心绘制了《太极图》《三才本性图》《天文图》《地理图》《王霸学术图》《九流学术图》《帝王绍运图》《百官文武图》共八图,启发皇储汲汲于学,锐意进取,树立收复失地的大志。黄裳所绘八图有六图已失传,现存的《天文图》《地理图》被视为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奇珍异宝。

        其中《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星数最多的古代星图。欧洲直至15世纪,著于图上的星数也只有1022颗。黄裳比欧洲人领先了300多年。这幅《天文图》不仅星数达1430多颗,而且比较准确,对研究古代恒星和论证现代恒星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史料。正因如此,它不仅为我国人民所珍视,也为世界学者所推崇。

       《地理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三幅石刻地图之一。图中山脉、森林采用象形画法,地名用阴文加方框,水名加椭圆框,宋代各路名(行政区划)用阳文,观之清晰。这幅图的价值同样也非常高。

黄裳绘制的《地理图》(局部),反映了距今760多年前我国绘制地图的技术水平,是一幅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

(责编:贾蔚雯、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