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丨巍巍红军塔

2019年03月20日15:26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从1933年1月初红四方面军进入旺苍县大德乡,到1935年4月底红四方面军的最后一支部队撤离青川县青溪镇、房石镇,红四方面军在广元战斗了2年4个月。广元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后的重要活动区域,是川陕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陕苏区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战略集结地、出发地,是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的西线主战场,是陕南战役的后方基地,是广昭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的主战场。红四方面军在广元的战略集结、战略发展,壮大了川陕苏区,有效地牵制了川军行动,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北上,为与中央红军成功会师、继续长征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红军在广元

       广元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陕苏区后期的苏维埃政府驻地,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的人数占2/3以上;20世纪70年代,我国11大军区司令员有7名来自红四方面军。

       1933年1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广元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歼敌3.59万余人,解放了广元93%的土地,在广元市境内建立了4个中共县委和10个县苏维埃政权、55个区苏维埃政权、295个乡苏维埃政权、1363个村苏维埃政权,有各级苏维埃工作人员7600余人,其中女性苏维埃干部超过1300人。红军建立并完善了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农工妇女会等群团组织,发展和壮大了包括地方武装在内的军事力量,广泛实行土地革命,普遍开展平分土地,大力恢复和发展苏区工农业生产,繁荣活跃苏区商业贸易,稳定苏区财政金融,发展苏区内外红色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极大地改善了苏区人民的生活,得到了苏区人民的热爱和拥戴。

       广元人民积极支持、热烈拥护红军,家家户户广泛参军,踊跃支前。全市有4.7万多人参加红军,10万人参加地方武装(其中参加正规地方武装的有1万余人),支前人数达34万人以上。广元苏区为红军提供粮食3000多万千克、衣被100多万套、鞋袜64万双、食油10万千克、肉食21.5万千克、蔬菜200万千克和其他大量的军需物资。红四方面军撤离广元苏区开始长征后,广元人民冒着被国民党血腥屠杀的危险,珍藏了大量珍贵的红军文物,同时秘密开展地下活动,一直坚持到革命胜利。在广元成立的巴山游击队一直抗争到1940年底。

       新中国成立后,广元2.5万人被认定为烈士,1万余户是红军家属,产生了5位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10位共和国将军。广元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红军塔

       九华岩战斗是红四方面军计划全面解放广元,把川陕根据地扩大到甘南和陕南的一次重要战斗。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重要之年,广元市委、市政府抓住灾后重建规划中的“精神家园和历史文化重建项目”的契机,把市城区东部“九华岩战斗遗址”的27.3公顷土地规划为红星公园。

       红军塔位于红星公园内,是红星公园的标志性主塔,高54米,象征红四方面军精神长久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塔顶五角星和基座分别高3.1米和3.6米,象征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活动的起止年份(1931年至1936年);塔内直径11米,代表红四方面军从成立到陕北会师共11年;塔层为7层,代表川北有近7万人参加红军。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红军塔”题名;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字“红军精神”;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字“军魂”。红军塔建成后,成为广元市城区东部的地标,更成为象征红军精神光芒四射、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一座精神丰碑。

       全市各级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学校等团体纷纷在红军塔下开展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言、唱红歌、少先队建队仪式、成人仪式等主题活动,接受爱国主义 教育的熏陶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

       红星公园充分发挥市民休闲公园、教育纪念地、红色旅游点的综合功能,承办或接待“唱响中国——将军后代合唱团走进广元”等各类活动230余次,游览人数达40余万人次,成为广元市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

广元支前详情

红军塔

(责编:贾蔚雯、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