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分布在川陕交界的朝天区麻柳、鱼洞、临溪、小安、李家、两河口、马家坝、大滩、文安、花石、羊木、西北等乡镇大约800平方千米的地域内。因为麻柳乡的民间刺绣活动最早被人们发现和宣传,所以“麻柳刺绣”就成为这一广大地域内民间刺绣的总称。“麻柳女儿”也就成为这一带妇女的泛称。
生活在这里的女性,从小就要在奶奶、母亲或姑姑的指导下学习刺绣技术,这种亲族传承的刺绣活动,将伴随山乡妇女的终生:幼年时在长辈的教导下学习刺绣,出嫁前为自己绣嫁妆,出嫁生儿育女后又向晚辈传承刺绣技术。因而,这种亲族传承的技艺,代代相传,历久不衰。正是出于耳濡目染,家传身教,麻柳女儿们从小就穿针走线,十六七岁时便能绣出惹人喜爱的成套嫁妆。为什么麻柳妇女“人人能刺绣,个个会挑花”也就不难理解了。“谁家女子巧,要看针线好不好”,在麻柳山乡,会飞针走线、扎花绣朵的妇女受到山里人的称赞;而双手笨拙、针黹粗糙的女人会被四里八乡的百姓瞧不起。
麻柳山乡的妇女,用普通的钢针、彩色棉线,在黑、白、红、蓝各色土布上飞针走线,刺绣花纹图案,这些民间刺绣品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川北风情,构图丰满,物形生动,色彩灿烂,针线密实,朴素大方,各显异彩。它既满足了日常生活的需求,也美化了山乡百姓的生活。可以说,麻柳山乡的刺绣是历代绣女们对生活的感悟,对大自然的体验,对社会的观察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民间工艺。
麻柳刺绣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据广元市朝天区文化局的调查,近百年来可考的有代表性的传承家庭有以下几家:
麻柳乡母氏家庭:王金莲—母金坤—母富珍—刘巧珍;
麻柳乡王氏家庭:杨承莲—赵碧珍—梁秀琼—何惠芬;
麻柳乡吴氏家族:沈鲁氏—沈桂芳—吴应珍—吴应莲。
1995年,麻柳乡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先进乡镇”,2000年5月,麻柳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6月,“麻柳刺绣”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8月,麻柳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997年,“麻柳刺绣”系列作品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四川省民族民间工艺博览会铜奖。2013年6月,“麻柳刺绣”代表广元市参加了第四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出,获“太阳神鸟”最佳展览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
巧手绣娘
姑嫂交流技艺
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