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地区的川北民居特色是比较突出的。如果你行走在剑门蜀道上,放眼苍翠的林外,不时会有一处民居墙壁的白色,向你迎来。这些白色,有时星星点点,有时成片成团,或稀疏地散落在高坡,或密集地汇聚在河谷,有时甚至像天外的孤星隐隐约约地缭绕在山顶那些云朵的周围。
川北民居,总是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它们的色彩是那么典雅古朴,结构也是那么大方奇巧。北京的老画家张仃先生,有一次带着他的画友和门人,在广元近郊走马岭写生,指点着这一带的民居赞不绝口。这就是川北独有的民居,很具迷人的色彩,画起来让人不忍舍去,看起来让人不忍离去……
川北民居的格局
川北民居有点类似于四合院。四合院以天井为单元,一个单元可以单独存在,也有两个单元甚至三四个单元一起修筑的。两个单元以上相连的,人们又叫它“大院子”。有些大院子内有池塘,有戏楼,甚至还有神庙,供奉观音、土地或财神等的神像。外围筑高墙圈护,多处有高碉楼,关键时派人看守。
“撮箕口”是川北民居中常见的形式,它的正房、转角、厢房中间多嵌有天井,有的还以墙连接两侧厢房,形成“假四合院”。这类形式多因受地基限制不得已而为之。
“尺子拐”这种形式在民居中也普遍存在。它有正房部分,正房一头有转角带厢房,一头设有转角无厢房,从正房头引竖残到厢房头引横残做成院坝,正房和厢房随后均可扩大使用面积。
“一条枪”这种格式多见于街区。它随街道的走势,一间挨着一间顺势而排列。街道对面与之相同。两边临街的一面,都叫“门面”。门面多用提门(可视其需要而临时上下)或用铺板(编上号,视需要而临时上下)。提门或铺板外侧设置与房屋开间等长的柜台,台外是顾客活动的范围。台后坐着经营者,经营者身后是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放各色货物。大商铺遇上大买主,看货后被请进门面后的客堂,细谈生意。
川北民居限于地基的缘故,有时还配有“虚脚楼”。街坊间的虚脚楼多在大街的后方,山地住房的虚脚楼可在除堂屋以外的任何一侧。在虚脚楼上可以凭窗远眺,也可设飞来椅坐赏窗外,观山望景。
街市的民居,一般都有比较宽的街沿。街沿上挂街灯和各式招贴。比如街沿四方灯笼上写着“未晓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即是旅店。其他形式的灯饰上写着“老少无欺”或“财源通四海,诚信达三江”之类的广告语,可知是货栈或商店。门庭以内挂着各式各样的考究的匾对,证明这家商店主人的富有或丰厚的根基。
山区的民居多数是撮箕口、尺子拐,但有时在临崖一面往往用“苞谷仓”挡住,也给人以四合院的假象。有些苞谷仓的一头或两头是架在已有的大树上,有些是在其下的圈墙上,厚约1米,宽、高视其需要而定。
川北民居总是就近种花,稍远栽竹,四围植树,树多高大的乔木。居住处的树要修美,路要宽大,其街道必须整洁干净。
旺苍赵家大院
赵家大院,位于旺苍县万家乡西陵村1社,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20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原建筑为进式轴线布局,由前厅,过厅,正厅,东北、西南厢房组成。均系穿斗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前院,素面台基宽26.98米,长17.66米,高0.35米;过厅,素面台基,宽26.98米,高0.35米,面阔五间24.58米,进深四间4.83米,高6.45米;正厅,石台基宽26.98米,高1.6米,面阔五间24.58米,进深四间8.75米,高6.3米;东北、西南厢房,素面台基,宽14.29米,高0.35米,面阔四间16.84米,进深四间5.19米,高6.4米。天井由红、白两种颜色的石灰石铺设而成,长9.2米,宽10米?;正厅街沿挡墙上刻福、禄、寿、喜、瑞兽图案;明间前置五级垂带式踏道,宽1.71米,两垂带为象鼻形;正厅正中后墙置木结构供台。窗花、驼峰、撑弓等装饰构件,雕刻手法细腻。该建筑对于研究该区域的建筑类型和建筑特点提供了实物材料。
现代川北民居
明清川北民居
川北民居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