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丨郝家坪战国墓群

2019年03月20日16:21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郝家坪,位于青川县乔庄镇南白井坝与双坟梁之间的山腰地带,距县城约1千米。

       20世纪70年代末,这里陆续发现了上百座的战国古墓,1979年2月至1980年7月,四川省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在青川县文化馆的配合下,分三次发掘了古墓72座,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发掘简报一公布,立即引起全国文物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

       据文物专家考查后认为,在郝家坪居住的这批先民,与历史上“秦人入蜀”有很大的关系。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分别设置巴郡和蜀郡,委派官员管理巴、蜀政务。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考虑到巴蜀初定,其西方、北方氐、羌部族势力强大,决定“移秦民万家实之”,因而数万秦人沿金牛古道来到四川安家立业。郝家坪居住的先民,应该就是入川万户秦民的一小支。

       郝家坪战国墓共出土400余件随葬品,其中陶器124件,铜器58件,漆器177件,竹木器50件。这些出土文物中尤以书写先秦时期种田律令的木牍最为珍贵,引起国内轰动。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中出土的木牍上写的是2300多年前,秦灭巴蜀后,以秦律为基础,根据巴蜀的实际情况修改公布的种田律令。

       青川战国木牍长46厘米,宽2.5厘米,厚0.4厘米,正面和背面皆墨书文字,字迹清晰。

       青川木牍《为田律》的文物价值很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青川木牍反映了战国秦武王时期,田律的某些具体内容,用它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对于先秦土地制度诸问题的研究,将会有很大帮助。如有关地积制度的“百亩为顷”始于何时?原先一般只认为从秦代开始,但从秦代何时开始,则界线并不清楚。现在就有迹可考了,迟至秦武王开始,并可上溯到秦孝公变法。

       二、木牍记载了修坡堰、筑堤坝之事,可以作为蜀地开发水利的基础。这对巴蜀农业生产的发展无疑是一项先行的措施。秦昭王时期,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三、木牍上的文字是用毛笔书写的秦隶,用笔精细,书法流畅,没有“点画俯仰之势”,属于古隶。它为研究先秦文字和古文字学提供了珍贵资料。

       青川战国木牍《为田律》为国家级文物,现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广元市文管所、青川县文化馆有复制品藏于馆内。

       郝家坪战国墓群的初步发掘,已反映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全国文物界所重视。而更多的郝家坪战国墓尚未发掘,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将对其进行全面发掘整理,我们相信到那时更多表现古代灿烂文明的珍宝,将会更加绚丽夺目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及出土木牍

(责编:贾蔚雯、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