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丨古村韵色

2019年03月21日15:24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潮连祠堂

       西江下游江心潮连岛,宋元时期就有南迁移民辟荒定居。明清时,各族大力兴建宗祠祖庙。据载,潮连岛祠庙最多时有132间祠堂,4座家庙,目前存留有68间祠堂。祠堂或背山面水,或环水面屏,布局亦讲究融合自然和轴线对称。多为砖、木、石结构,二进或三进院落,偶尔有单座或四进,院落及堂内设有大门、屏门、走廊、明楼、中堂、后堂等,虽形态相似,在空间布局中却各有特色。祠堂多采用人字风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龙船凤尾脊等,在抬梁立柱、青墙碧瓦间,往往雕饰花鸟、人物、鳌鱼等图纹,在正门广场、走廊过道处,有工艺精致的灰塑、木雕、石雕、砖雕,异形斗拱、石雀凌空,个别祠堂正门前还有镇气石狮、功勋旗杆。

       卢氏宗祠,建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内设“敦本堂”,供奉卢氏龙庄公,为潮连最大、历史最久的宗祠。封圻家庙,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卢朝安任山东兖沂曹济兵备道,督办四省粮台,政绩斐然;以圣旨“以封圻用”中“封圻”命名其家庙,门楼处镶嵌“圣旨”牌石一块。名宦家庙,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除精准雕纹绘画外,大门两侧有“抱鼓石”,彰显卢氏官宦富绅地位,是岭南历史文化的小缩影。潮连人在祠堂祭祖或在清明前后,称春祭,或在重阳前后,为秋祭。届时有宗族长老诵读“族谱祖训”,公布祠堂财务,而后派分胙肉。

霞路村

       位于新会区古井镇东北部,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7年),因立村时,空中霞霭缤纷,故命名“霞露(路)”。该村以赵姓为主,是著名的皇族村,有众多南宋皇室人文特色的遗迹。如建于清朝的赵公祠,头门石有阴刻“宋宗室亲臣赵公祠”,中堂悬挂“耿光堂”匾额,神台供奉赵氏先祖及宋代历朝皇帝,是保存完整的宋室皇族村建筑。“天成烧鹅街”是源于南宋宫廷的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井烧鹅”的“第一街”。此外,清时为旌表百岁高寿老人的古代牌坊——百岁坊、农历四月初八日的河貅神诞、陈白沙学堂岭的传道授业等,也为霞霭缤纷的霞路村增添不少瑞色。

歇马村

       歇马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地处恩平市圣堂镇西南部,因其地形像在江边饮水歇息的骏马,故得名。该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距今800余年,是梁氏族人聚居村落。据载,明清时期,村中考取功名或有官职的学子达670多人,其中官至二品的有2人,故该村向有“举人村”的尊称。该村人文鼎盛,古迹众多,除精美的岭南庭院缉熙堂、敦睦堂外,还有深具文化底蕴的敦睦堂碑文、楹联“燕治十翼”、匾额“励志园”等,成为歇马村人文历史的最好诠释。

霄乡村

       地处鹤山市龙口镇西北部,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为广东省唯一的鲜卑源氏后裔聚居之所。村内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式样,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居多建于民国时期,有古韵祠堂8座,其中以“乐隐源公祠”为代表,该祠堂是祭祀源氏先祖源广盛(号乐隐)及源氏起源之所。祠堂整体建筑布局完整,技艺精巧,具有典型岭南庭院的风格。祠内“华胄开东粤,明祀北平”的楹联,彰显源氏的悠远历史与深厚人文。时光荏苒,村民重祭祀、养民风,形成仁爱、积善的品质。

浮石村

       地处台山市斗山镇东部,南宋皇裔赵氏族人因其地山清水秀、田野辽阔,可为子孙耕读所在,故建村于此。村内遗存极富历史底蕴的岭南特色建筑,如赵公祠、北帝庙、镇雄西北碉楼、凌云阁、凌云石桥、小兰亭、承惠里门楼等。该村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飘色)之乡”,“飘色”是一种流动舞台上的戏剧造型艺术,“浮石飘色”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村民齐聚北帝庙,举行北帝出巡活动,“色架”之上,“凌空”绝技,在岭南建筑和小桥流水间穿行,声漫山野,勾勒出古村美景。

潮连古迹洪圣殿

赵公祠内的耿光堂

歇马村励志台

霄乡村

鸟瞰浮石村

(责编:贾蔚雯、张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