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瑶乡多溪涧河流,也多风雨桥。富川瑶族风雨桥群就像一串串闪亮的桥亭建筑工艺明珠,散落在富川的广袤原野,方便往来行人,点缀乡村田园。
富川共有风雨桥108座,目前保存下来的明清时期的风雨桥有27座。朝东秀峰的登瀛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它横跨秀水河,为石礅木板结构。清光绪《富川县志》称其“壮丽为县首称”,是史料记载中富川的第一座风雨桥。
秀水风雨桥
富川瑶族风雨桥群集中在该县中北部瑶族聚居区,按建造年代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明代,有6座,以石拱桥和木梁桥为主,以廻澜风雨桥和青龙风雨桥为代表;第二期为清代早中期,有11座,以石梁桥和木梁桥为主,以鸬鹚塘澜通风雨桥和高桥风雨桥为代表;第三期为清代晚期,有10座,以木梁桥为主,以龙湾风雨桥和钟灵风雨桥为代表。
青龙风雨桥
富川风雨桥最多的地方是朝东镇,仅黄沙河上就有8座。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当属廻澜风雨桥。其名取自韩愈的《进学解》中的名句“会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即倒”。廻澜风雨桥横跨在黄沙河上,呈东西走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重修,20世纪80年代再次维修。该桥占地面积374.5平方米,建筑面积299.6平方米,由三孔石桥、桥廊、桥亭和阁楼组成,全长37.54米。
廻澜风雨桥
风雨桥为人们提供了乘凉避雨、劳作休息的场所,反映了明清时期潇贺古道对富川文化、生活、政治、经济的影响。